首页 资讯 正文

“心、新、质”三味茶 激活民企一池春

体育正文 191 0

“心、新、质”三味茶 激活民企一池春

“心、新、质”三味茶 激活民企一池春

青海喜马拉雅地毯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正在检查(jiǎnchá)机器。本报记者 李娜 魏雅琪 摄(shè) 可可西里生产车间内,工作人员进行牛肉干(niúròugān)制作加工(jiāgōng)。本报记者 王菲菲 民营经济(jīngjì)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主体(zhǔtǐ)。 听取民营企业意见建议,主动靠前纾困解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huánjìng)……无论是(wúlùnshì)政策加码、产业协同还是创新发展,发展民营经济的背后都需要建立与民营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gōutōngjiāoliú)机制,引导民营企业在推动青海经济行稳致远中(zhōng)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 4月8日,青海省发展(fāzhǎn)和改革委员会举办2025年首期“青海民营经济茶座”, 来自三次产业(chǎnyè)、大中小型、重点(zhòngdiǎn)行业领域的7名民营企业家代表和省发展改革委有关(yǒuguān)负责人“面对面”,既(jì)敞开心扉,畅谈企业发展前景,直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也坦诚相见,围绕当前优化(yōuhuà)民企发展营商环境等方面各抒己见,提出意见建议,氛围轻松而活跃。 一场座谈会、多项(duōxiàng)贴心服务,聚焦解决民营企业“急难愁盼”,不仅真切感受到了政府扶持民营企业发展(fāzhǎn)的决心,也让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更有信心。而这只是青海精准(jīngzhǔn)助力民营企业茁壮成长的一个缩影…… “这次政策送得很及时,送到了我们心坎(xīnkǎn)上,缓解了压力,也提振(tízhèn)了我们的信心。”民营经济茶座上企业家们激动地谈到。在采访中,记者得知,大部分企业家是为(wèi)政策而来,如何享受到最好的政策帮扶?能得到怎样的资金支持?这些疑问,现场都有(yǒu)了答案。 统筹资源力量,破除发展壁垒,推动政策兑现,精准靠前服务。青海省(qīnghǎishěng)以多种形式(duōzhǒngxíngshì)开展与民营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主动服务企业。 从去年开始,省发展改革(gǎigé)委已连续举办两期青海民营经济茶座。这是(zhèshì)青海建立与民营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jīzhì),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一项务实举措。 “聚焦经营主体反映(fǎnyìng)较为集中的政策兑现、融资支持、市场开拓(kāituò)、要素保障等重点问题,构建政企(zhèngqǐ)多层次沟通交流机制(jīzhì)。着力打通惠企政策从部门到企业的绿色通道,确保企业对惠企政策应知尽知,应享尽享。”省发展改革委民营经济发展局相关负责人谈到。 为着力推进解决(jiějué)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省发展改革(gǎigé)委不断强化(qiánghuà)政策引领,加强政策宣介,会同省直相关部门和省内银行业金融机构(jīnróngjīgòu),进一步优化金融供给。4月27日,“聚金融活水·助民企远航”民营经济融资对接(duìjiē)会召开,切实加强民营经济与金融机构融资信息对称,推动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问题。 据统计,省发展改革委(wěi)发布公告公开征集民营企业(mínyíngqǐyè)融资需求66.7亿元。会同省工业(gōngyè)和信息化厅摸排工业企业融资需求176亿元,衔接各银行业金融机构主动联系(liánxì)有融资需求的(de)民营企业,为(wèi)民营企业融资提供“上门服务”。依托“青信融”平台(píngtái)快速开发上线融资需求对接系统,精准摸排对接小微民营企业融资需求,截至目前已对接企业39192户,协调各银行机构为13118户企业授信149.33亿元,累计为12976户企业放贷104.16亿元。 不仅是资金支持(zhīchí),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对于(duìyú)民营企业来说(láishuō),既需要稳定的发展环境,也需要强信心的政策和举措。青海畅通民营企业利益诉求表达渠道,创新沟通协商形式,协调解决发展难题,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着力打通(dǎtōng)惠企政策从部门到企业的绿色通道。 如何为民营企业“保驾护航”?青海以(yǐ)“三”“四”“七”打底(即:坚持“三个导向”,推动同向发力;强化(qiánghuà)“四级协作”,推动同力共举;建立“七项机制”,推动同频(tóngpín)共振),当好民营经济“护航员”与“服务员(fúwùyuán)”,全面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de)政策举措,为民营经济发展注入更多积极力量。 “以前是企业找政策,现在是政策找企业。”青海大美中药科技有限公司(yǒuxiàngōngsī)董事长(dǒngshìzhǎng)陶贵利发出了(le)感慨:“近年来,我们切身感受到了营商环境的(de)变化。在政府引导下,多元化参与中医药高质量发展(fāzhǎn),推广应用新型产业发展模式,提升中医药产业链水平,健全人才培育和引进机制,推动科技创新,加强对外交流。” 依托青藏高原中药材资源,大美中医药将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作为企业(qǐyè)发展的核心,通过(tōngguò)与省内外专家和科研院校合作,推动产学研结合(jiéhé)。 青海全面贯彻落实(luòshí)党中央关于促进经营主体(zhǔtǐ)发展壮大的决策部署,坚决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始终坚持“三个(sāngè)导向”,推动各类经营主体充分享受(xiǎngshòu)惠企政策,实现三次产业全涉及、重点企业全覆盖,做到应帮尽帮、能帮尽帮。 其中,着眼服务“零距离”,沟通(gōutōng)“零障碍”,青海省推行企业直报和联络员前端收集、问题(wèntí)诉求分级分拨(fēnbō)督办、职能部门末端办理的问题处理模式,推进岗位前移、服务前伸(qiánshēn),更加注重聆听经营主体个性化需求,变“政府(zhèngfǔ)端菜”为“企业点菜”,真正做到政企直面沟通、诉求直办答复、服务直达现场。 “建立健全‘党委政府主导+行业推进+工作小组+联络员’的‘四级协作’体系,让企(qǐ)业家切实感受到(dào)党委政府的关心关注,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省发展(fāzhǎn)改革委民营经济发展局相关负责人(fùzérén)介绍:“设立助企暖企春风行动办公室,督促推动(tuīdòng)问题有效解决;按三次产业(chǎnyè)分类,设立农牧业、工业、能源、建筑业、服务业5个专项组;从各级机关选派懂政策、懂业务(yèwù)、能力强的干部为助企联络员,实行‘一对一’服务。” 同时(tóngshí),坚持精准性和广泛性相结合,建立“七项机制”,全方位加强政企(zhèngqǐ)沟通、全天候解决困难问题、全过程助力发展壮大,实现有求必应(yǒuqiúbìyìng)、有诉必答。 “我们还推行‘七问工作法(fǎ)’,精准对接经营主体需求,坚持从个案和整体上(shàng)及时(jíshí)掌握制约经营主体发展痛点难点卡点,推动解决一类问题、受益一批企业、助力一个行业。”省发展改革委民营经济发展局(fāzhǎnjú)相关负责人说。 据统计,700余名“税费管家”帮扶12万余户(wànyúhù)经营主体;52家律师事务所深入4500余家重点企业,提供相关法律(fǎlǜ)服务近6000次;1万余名(wànyúmíng)助企业联络员深入经营主体开展调研2.3万余次,通过“七问”全面(quánmiàn)了解掌握经营主体所想、所感、所需、所盼。 无论是传统产业的(de)转型升级,还是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未来产业的布局建设,民营经济发展舞台广阔。如何(rúhé)让民营企业在大有可为的时代大显身手、大有作为,成为真正的创新引擎,青海(qīnghǎi)正从多维度出发,擦亮民营经济“金名片(míngpiàn)”。 绿色发展是新质生产力的内在(nèizài)要求,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用好(hǎo)本地资源禀赋至关重要。近年来,青海顺势抢抓机遇,大力发展绿色算力(suànlì)。 引项目、聚企业、延链条,一个个绿算项目在青海落地开花,绽放蓬勃昂扬的(de)无限生机。聚焦做好“绿算+绿电”融合发展(fāzhǎn)文章,2月26日(rì),西宁开发区与国内数字化算力头部企业新华三(H3C)在北京(běijīng)正式签约,计划总(zǒng)投资70亿元,在西宁开发区南川工业园区打造“青海图灵小镇”。 时隔(shígé)四个月,回想起年初项目签约落地到现在,新华(xīnhuá)三集团青海(qīnghǎi)代表处总经理张功说:“作为青海数字经济发展一路同行的重要见证者、参与者,新华三集团在青海的发展中(zhōng),各地区、各部门为我们营造了良好营商环境。” 为全力促成图灵小镇落地西宁,西宁开发区认真研究省市绿色算力、绿色能源和支持政策优势,精准把握绿色算力产业发展方向,瞄准(miáozhǔn)国内(guónèi)行业龙头企业,多次对接(duìjiē),主动拜访,叩门招商,紧盯(jǐndīng)不放,针对企业落地诉求,制定针对性(zhēnduìxìng)政策支持措施,提供全流程贴心服务,最终达成合作共识。 同样,正平智算(青海)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蕙(wánghuì)也有同样的感受:“青海的营商环境优秀,重商、亲商氛围浓厚,让我们坚定了在这里投资兴业(xīngyè)的信心。”依托青海省丰富的清洁能源(néngyuán)资源,其核心项目昆仑算电协同示范产业园一期(yīqī),规划总算力规模达3000P。 民营经济焕发蓬勃生机的背后(bèihòu),离不开营商环境(huánjìng)的不断提升(tíshēng)。5月12日至19日,青海省赴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开展(kāizhǎn)招商引资活动,累计签订意向投资协议24项,面对面向335家民营企业及商协会代表宣介青海省营商环境优惠政策、独特优势和投资兴业磁力。 值得关注的是(shì),围绕“四地”建设主战场、绿色算力新赛道,青海省谋划(móuhuà)建立了《2025年青海省招商引资项目储备库》,构建“传统产业迭代升级+新兴产业集聚成势+未来产业前瞻布局(bùjú)”的立体化招商格局,奠定(diàndìng)招商引资保障基础。 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事关青海省经济社会(jīngjìshèhuì)发展全局。 实施(shíshī)常态化助企暖企是青海省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探索,青海正走出(zǒuchū)一条全方位、广领域、多维度服务民营经济的“新(xīn)路径”,进一步优化助企暖企平台功能,拓展助企暖企服务范围,纵深推进(tuījìn)常态化助企暖企,持续激发各类经营主体内生动力和(hé)创新活力,为高质量发展聚势赋能。 《青海日报》(2025年(nián)06月11日 第6版:省内要闻) 声明:以上内容除注明来源稿件外(wài),均为青海日报原创稿件,未经书面许可严禁(yánjìn)转载!
“心、新、质”三味茶 激活民企一池春

欢迎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暂时没有评论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